进入11月份,天然气冬季保供正式开始。由于今年以来天然气供应形势严峻,为了保证供应并推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交易,近日,中石油宣布将在上海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启新一轮天然气竞价交易。
同时,中石油还宣布文件体现,今冬明春的天然气增量部门将实施市场化订价。
有分析师体现,在天然气供不应求的配景下,今年冬季保供调价模式首次引入市场因素,天然气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石油开启新一轮
天然气竞价交易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11月8日,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发函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委托其开展新一轮天然气竞价交易。本次将接纳自主交收方式,交易2017年11月15日至11月30日的天然气合约。
中石油体现,为保障冬季天然气供应,公司努力通过种种渠道筹措资源。本次交易资源为所采购的进口LNG增量资源,气化后通过管道进行输送。预计2017年冬季期间(2017年11月份至2018年3月份)通过线上交易平台投放资源总量不少于12亿立方米。
此外,为推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交易,中石油在冬季期间部署2018年夏季期的天然气竞价交易,起拍价低于基准点所在省(区、市)门站基准价10%,不设最高竞拍价格。
这是中石油进行的第二轮天然气竞价交易。
9月12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举行中石油的首次天然气竞价交易,中石油东部销售公司的900万方天然气全部以20%限价火爆成交。此次竞价交易的开启标志着传统上依赖政府订价的管道天然气正式开始进入市场化订价阶段。
除了进行天然气竞价交易,中石油日前还下发文件对天然气增量订价市场化。
《证券日报》记者还获悉,近日,中石油某分公司下发文件,对今冬明春的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制定进行了相关说明。文件中首对基量、增量进行划分,原则上以2016年11月份至2017年3月份实际供气量为基量,超出基量外的用气需求(含居民用气)为增量。同时规定,基量部门天然气价格上浮10%,增量部门非居民用天然气通过交易中心交易获得,订价依靠市场决定。
中石油体现,凭据冬季保供购销方案组织销售,严格签订并执行冬季供气增补协议合同,定时足量给合同用户供应天然气。对于超出供气合同的增量需求,引导非居民用户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市场化方式获取资源。
今冬保供调价
首次市场化
今年以来,天然气消费量不停增加,进入冬季消费旺季,天然气供应形势严峻。
11月初,发改委还宣布《关于做好2017年天然气迎峰度冬事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消费需求连续旺盛,天然气供需形势较为严峻,要求三桶油保证供应。
卓创资讯分析师冯海城向《证券日报》记者体现,2017年,天然气产量、消费量、进口量等连续回升,前期利用政策对天然气消费需求的拉行动用于年内集中释放,年内天然气需求供应渐趋紧张。
中石油有关人士也体现,今年冬季保供形势严峻。今年以来,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回暖,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煤改气”项目鼎力推进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重回两位数增长。特别是4月份以后的传统淡季,天然气销量较去年同期增幅20%以上,销售“淡季”泛起“发作式”增长。
“随着11月份的来临,天然气冬季保供期正式开始,天然气供应形势愈发严峻。各天然气供应商都接纳相关保供政策积极应对。”冯海城还指出,与以往差异的是,今年的冬季保供调价模式首次引入市场因素,今冬供气的严峻形势下,通过交易中心发生的成交价格已经能在一定水平上反映市场供需,这切合我国天然气价改市场化的大偏向,将促进我国天然气订价市场化水平进一步加深。
实际上,从去年到今年,在各地天然气利用得到较快生长和推广的配景下,天然气市场化革新利好频出。
冯海城体现,管输订价新措施要求“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天然气增值税税率从13%降到11%、油气体制革新若干意见要求管网独立、国内天然气开启竞价交易等措施,都将促进我国天然气市场化革新不停深化,并反过来作用于天然气的推广利用,从而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摘自证券日报)